在眾多B群維生素中,維他命B5(Pantothenic Acid,泛酸)常被忽略,卻是每個細胞都需要的「能量小引擎」。它參與輔酶A的生成,是人體能量代謝、脂肪酸合成與荷爾蒙調節的關鍵角色。無論是提升精神體力、促進皮膚修復,還是維持免疫功能,B5都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本文將帶你深入認識B5特點、來源、B5功效與補充方式,幫助你更好地規劃營養攝取。
維他命B5的基本介紹
維他命B5,又稱 泛酸(Pantothenic Acid),名稱來自希臘文 pantos,意為「到處都有」,因為它幾乎存在於所有動植物食物中。日常生活裡,全穀類、雞蛋、牛奶、瘦肉、魚、豆類、花生、糙米、地瓜葉與深綠色蔬菜都含有相當多的B5,因此在均衡飲食的情況下,一般人很少會缺乏。
臨床上,B5缺乏症相當罕見,主要發生在長期嚴重營養不良、酗酒者,或接受實驗性極低B5飲食的人。缺乏時最具代表性的症狀是「灼熱腳症候群」(burning feet syndrome),患者會感覺腳掌如火燒般刺痛,並伴隨倦怠、失眠、情緒不穩與消化不良。
B5的最大特點在於它是輔酶A(Coenzyme A)的核心成分,參與醣類、脂肪、蛋白質的分解與合成,是能量代謝的「總開關」。
相比B1主要參與葡萄糖代謝、B2與B3參與電子傳遞鏈,B5則扮演「把三大營養素都送進能量工廠」的角色,沒有它,身體就無法有效啟動能量循環。
- 名稱:Pantothenic Acid,中文稱「泛酸」
- 屬性:水溶性維生素,屬於B群
- 特點: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中,名字「Pantothen」即來自希臘文「到處都有」
發現經過與小故事
20世紀初,營養學剛開始從「熱量」進入「微量營養素」的研究。當時科學家已經知道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能量來源,但一些生長與健康問題卻無法單靠這些「大營養素」解釋。這推動了對「維生素」的探索。
1930年代,美國生化學家 Roger J. Williams(羅傑·威廉斯) 與研究團隊,在研究酵母菌與動物營養時,發現有一種未知物質缺乏會導致實驗動物生長停滯、神經異常,甚至皮膚病變。這成為B5被揭開面紗的起點。他發現這種營養素幾乎存在於所有動植物的細胞中,分布非常廣泛,因此取名為 Pantothenic Acid,相較於其他維他命的名字大多根據功能或化學特徵,而B5卻直接以「到處都有」來命名。
研究人員發現,小雞若飲食缺乏某種成分,會出現「生長受阻、羽毛粗亂」的症狀。補充這種未知物質後,雞隻恢復正常。白鼠缺乏時會產生「灼熱腳症候群」(burning feet syndrome),腳掌有強烈刺痛與燒灼感。這也成為B5缺乏症的典型描述。威廉斯團隊從大量酵母與肝臟組織中提取出這種成分,耗費巨大人力。據說要從幾十公斤的酵母中才能提取出幾毫克純B5。
名稱源自「pantos」(到處)+「thénai」(存在),因為它廣泛分布於食物與生物體中
威廉斯不只發現了B5,還參與研究B6、葉酸與其他維生素,甚至推廣「生化個體差異(Biochemical Individuality)」概念,強調每個人需要的維生素量不同。
維他命B5功效
B5是合成 輔酶A(Coenzyme A) 的必要原料,而CoA是細胞代謝的「核心零件」。CoA 參與三羧酸循環(TCA循環)、脂肪酸合成與分解、膽固醇代謝,是能量生產的核心角色。B5的發現讓科學界更清楚地認識到,微量營養素雖小,卻是維持生命運轉的關鍵。二戰期間,軍人因飲食不均衡常出現「灼熱腳症候群」,後來確認與B5不足有關。這使得各國軍糧配方中更重視B群的補充。後來科學家發現泛酸鈣與泛醇(B5的衍生物)對皮膚修復有幫助,於是進入化妝品界,變成「保濕修護明星成分」。
能量代謝核心
合成輔酶A,參與碳水化合物
你吃下的飯、麵、肉、蛋,最後都要轉換成「能量」讓身體運作。B5 就像是一個關鍵螺絲釘,沒有它,這部「人體發電機」就不能順利運作。
維他命 B5 是製造 輔酶 A(Coenzyme A, CoA) 的必需原料,而 CoA 是細胞能量代謝的核心分子。它參與了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的分解,將它們送進三羧酸循環(TCA Cycle,檸檬酸循環)產生 ATP。與其他 B 群相比,B5 的特色在於「幾乎所有能量來源都需要它參與」,因此被稱為「能量轉換的樞紐」。
促進脂肪酸合成與分解
身體要儲存脂肪、動用脂肪,都少不了 B5。它幫助我們在需要時燃燒脂肪供能,也幫助合成必要的脂質來維持細胞膜與荷爾蒙。
CoA 在 脂肪酸合成(Fatty acid synthesis) 與 脂肪酸 β-氧化(Fatty acid β-oxidation) 中都是必需輔因子。沒有 B5,就無法生成「乙醯輔酶 A(Acetyl-CoA)」與「丙二醯輔酶 A(Malonyl-CoA)」,進而影響脂質代謝。這使得 B5 與 B7(生物素)協同,分別在脂肪生成與分解的不同步驟發揮功能。
提振精神、恢復精力等感受型的功效,雖不一定單獨出現在科學實驗中,但在台灣的保健或營養諮詢內容裡通常用以描述能量代謝良好帶來的整體身體狀態,這是「能量代謝」功效的一部分:當身體能量產生順暢,人會比較不累、思路較清晰、整體精神狀態較好。
支持神經傳導與腦部功能
B5 不是直接變成「腦部營養素」,但它參與合成一種重要的「神經訊息傳遞物質」──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這就像電線需要電流,腦袋要有乙醯膽鹼,才能傳遞訊息、維持專注和記憶。
乙醯膽鹼是大腦與周邊神經系統的重要神經傳導物質,參與肌肉收縮、學習與記憶。其生成需要 乙醯輔酶 A(Acetyl-CoA) 與膽鹼(Choline)結合。若缺乏 B5,乙醯膽鹼生成減少,會影響神經訊號傳導。這是 B5 在神經學上的獨特貢獻,與 B1(維他命 B1)主要支持神經能量供應的角色有所區別。
協助荷爾蒙與紅血球生成
腎上腺要分泌壓力荷爾蒙(例如皮質醇),紅血球要健康生成,都需要 B5 幫忙。缺它,身體可能在壓力下更容易疲累、免疫力下降。
B5 參與膽固醇與類固醇激素的合成,包含腎上腺皮質激素(皮質醇、醛固酮)、性荷爾蒙(雌激素、睪固酮)。此外,CoA 與 血基質生成(Heme synthesis) 有關,間接影響紅血球功能。這使得 B5 不僅是能量維持的維生素,也與壓力反應、免疫調節密切相關。
皮膚與黏膜、毛髮修復
B5 常被添加到保養品中,幫助皮膚修復,讓頭髮更健康。它能加速小傷口癒合,並保持皮膚保濕。
泛酸的衍生物 泛醇(Panthenol) 在皮膚學上應用廣泛,能作為保濕劑與修復因子。B5 在體內可促進脂質代謝與細胞合成,有助於皮膚屏障形成。這與 B2(核黃素)主要參與皮膚能量代謝的機制不同,B5 更偏向於「結構合成與修復」。
在台灣本地的營養與護膚資料中,維他命 B5 除了基本的能量轉換、脂肪/膽固醇/胺基酸代謝與皮膚修復功能外,常被強調其 保濕鎖水與皮膚屏障修復的美容功效,例如泛醇在外用保養品中可提升肌膚含水度、減少表皮水分流失、緩解乾燥與敏感;而當代美容品牌亦將其與「抗老」「維持肌膚彈性柔軟」等效果連結。這些都是「皮膚/毛髮修復與維護」裡面的具體應用與延伸表現。
如果從醫學的角度來說明,B5大概是以下幾種途徑發揮作用:
- 能量代謝:CoA 是乙醯輔酶 A 的核心,參與 TCA 循環。
- 脂質代謝:必須生成 malonyl-CoA,進行脂肪酸合成;同時參與脂肪酸 β-氧化。
- 神經傳導:提供乙醯基,合成乙醯膽鹼。
- 荷爾蒙/血紅素:輔助膽固醇、腎上腺皮質激素、血基質的合成。
- 蛋白質修飾:ACP 幫助脂質合成,部分蛋白質也需要經由泛酸衍生物修飾才能活化。
與其他 B 群的差異特色
B群幾乎就是與能量代謝密不可分,但人體從食物轉化為能量的過程,其實有不同的途徑、階段,維他命B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而能量正是人體抗疲勞、提振精神的基礎,因此上班族高壓生活、熬夜、飲酒等生活型態,加速了維他命的消耗,因此才有額外補充的時機與情境。
每種維他命B的能量代謝角色並不一樣,B5也與其他B群的不同,說明如下:
- B1(硫胺素):主要是碳水化合物代謝關鍵 → 參與丙酮酸進入 TCA。
- B2(核黃素)、B3(菸鹼酸):主要在氧化還原反應中,作為電子傳遞輔酶(FAD、NAD+)。
- B5(泛酸):特殊之處在於 它是輔酶 A 的唯一來源,能量代謝涵蓋面最廣,幾乎所有營養素的分解與合成都繞不開它。
- B7(生物素):專精於羧化反應(加入 CO₂),例如糖質新生。
B5(泛酸)是輔酶 A 的唯一來源,幾乎所有營養素的分解與合成都繞不開它。
維他命B5身體吸收與利用過程
想像你吃下一碗飯或一塊雞胸肉,裡面除了醣類、蛋白質、脂肪,也有一點點 B5。食物經過消化,B5 會以「游離型泛酸」的形式釋放出來。腸道細胞像海綿一樣,把它吸收進去。B5 透過腸道黏膜細胞後,隨著血液循環被送到全身。在每個細胞裡,B5 會被加工,變成輔酶 A(CoA)1。有了 CoA,食物裡的醣、脂肪、蛋白質才能被拆解、轉換成能量,它也幫助合成荷爾蒙、神經傳導物質與紅血球。
- B5多以泛醯輔酶形式存在食物中。
- 經消化酵素分解後以游離態,主要在小腸(特別是十二指腸與空腸)進行吸收。
- 低濃度時,依靠 鈉依賴型多種維生素轉運子(SMVT, Sodium-dependent multivitamin transporter) 主動運輸;高濃度時,則可以透過簡單擴散進入腸道細胞。
- 游離型 B5 進入血液後,主要以「自由狀態」循環在血漿中。血液將它分送到肝臟與其他組織,進入細胞。經肝臟轉換為 CoA(輔酶A) 與 ACP(酰基載體蛋白)。
- 廣泛分布於細胞內,參與多重代謝途徑。
天然食物來源的維他命B5
維他命 B5(泛酸,Pantothenic acid)是水溶性維他命,廣泛存在於動植物性食物中。在食物中,B5 主要以「游離型泛酸」或其衍生物形式存在。這些形式在消化過程中會被釋放或轉化為活性形式,供人體吸收與利用。
- 動物性:雞肉、牛肝、蛋黃、魚類、乳製品
- 植物性:全穀類、豆類、花椰菜、蘑菇、酪梨、地瓜
- 由於來源廣泛,一般飲食很難完全缺乏
B5 在食物中的存在型態
在食物中,B5 主要以以下形式存在:
- 游離型泛酸(Pantothenic acid):最常見的形式,直接可被人體吸收。
- 輔酶 A(CoA):在動物性食物中常見,需在消化過程中被分解為游離型泛酸。
- 4′-磷酸泛酸(4′-phosphopantothenate):在某些植物性食物中存在,亦需轉化為游離型泛酸。
這些形式在消化過程中會被釋放或轉化為活性形式,供人體吸收與利用。
台灣常見含 B5 高的食物(每 100 克含量)
以下是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資料整理的含 B5 量較高的食物:
食物名稱 | 每 100 克含量(毫克) |
---|---|
牛肝 | 8.3 |
香菇(熟) | 3.3 |
鮭魚 | 1.9 |
酪梨 | 1.8 |
雞胸肉 | 1.5 |
豆類(如扁豆) | 1.3 |
花生 | 1.1 |
雞蛋 | 1.0 |
全麥麵包 | 0.9 |
甜薯 | 0.5 |
這些食物在台灣飲食中較為常見,適合日常攝取以補充維他命 B5。維他命 B5 在多種食物中均有存在,特別是在動物性食物(如牛肝、雞胸肉、鮭魚)和某些植物性食物(如香菇、酪梨、全麥麵包)中含量較高。在台灣的日常飲食中,這些食物均可輕鬆獲取,有助於維持身體健康。
維他命B5缺乏症狀
維他命 B5(泛酸)缺乏雖然罕見,但若長期攝取不足或營養不良,身體會出現一系列警訊。最典型的症狀是「灼熱腳症候群」(burning feet syndrome),患者會感到腳掌或腳跟像被火燒般刺痛、麻木甚至灼熱。此外,可能伴隨 疲倦無力、睡眠品質下降、頭暈、注意力不集中 等全身性疲勞感。皮膚與黏膜也可能受影響,出現乾燥、紅疹、刺激或裂痕;頭髮可能變得乾燥、脆弱。嚴重缺乏時,消化系統功能也會受到干擾,可能出現噁心、嘔吐或腹痛。
專業上,這些症狀的出現,是因為 B5 是 輔酶 A(CoA)的核心原料,缺乏時會導致醣類、脂肪、蛋白質的代謝效率下降,使能量產生不足,神經系統、皮膚、黏膜等高代謝組織最先受到影響。
簡單說,B5 缺乏時,身體就像少了一個「能量總開關」,不僅容易疲倦,還可能出現腳部灼熱、皮膚乾裂、消化不適等警訊。但因為B5廣泛存在於食物中,臨床嚴重缺乏少見,但在特殊情況下可能出現:
- 器官疲勞、倦怠、失眠
- 手腳刺痛、麻木(稱「灼熱腳症候群」)
- 消化不良、食慾不振
- 情緒不穩、免疫力下降
維他命B5缺乏高風險族群
B5 缺乏在一般飲食均衡的成人幾乎不會發生,但 吸收不良、營養不均衡、酒精依賴、重症患者及特定遺傳疾病 是臨床上最需要關注的高風險族群。
1. 長期營養不良或極端節食者
- 如長期依靠加工食品、單一飲食或嚴格低熱量飲食的人。
- 因為 B5 廣泛存在於多種食物中,單一飲食或營養不足容易造成缺乏。
2. 慢性酒精使用者
- 酒精會干擾 B 群維生素的吸收、代謝與肝臟儲存。
- 長期酗酒者常見疲倦、末梢神經症狀,有時與 B5 代謝異常有關。
3. 慢性腸道吸收不良患者
- 包括克隆氏症、乳糜瀉、腸切除或慢性腹瀉患者。
- 由於 B5 是水溶性且需要腸道主動運輸吸收,吸收障礙會提高缺乏風險。
4. 重症或長期住院患者
- ICU 重症病患、接受靜脈營養但配方不完整者。
- 需要能量代謝快且多組織修復,若靜脈營養中缺乏 B5,容易出現代謝不足症狀。
5. 罕見遺傳代謝異常
- 如 Pantothenate kinase-associated neurodegeneration (PKAN),因基因缺陷導致 CoA 合成受阻。
- 雖極罕見,但屬於高度敏感族群。
6. 孕婦或哺乳期婦女(攝取不足時)
- 雖然一般飲食足夠,若膳食不足或伴隨噁心嘔吐(如孕吐嚴重),B5 需求增加,可能短期不足。
維他命B5營養品類型與補充形式
泛酸(Pantothenic Acid)
- 特點:最基本的維他命 B5 形式,經過消化後可轉化為輔酶 A。
- 適用對象:一般成人,特別是需要提升能量代謝或有輕微 B5 缺乏風險的人群。


泛酸鈣(Calcium Pantothenate)
- 特點:泛酸與鈣結合的穩定形式,常見於口服 B5 補充品中。
- 適用對象:一般成人,對於需要穩定劑型的使用者。
.jpg)
泛硫乙胺(D-pantethine)
泛硫乙胺是維他命 B5 的活性衍生物,與泛酸鈣相比,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和穩定性。有些B5會使用Pantesin® 泛硫乙胺,Pantesin® 是由韓國漢硬製藥(Hanmi Pharmaceutical)所開發的泛硫乙胺(D-pantethine)品牌名稱。
- 高生物利用度:相比傳統的泛酸鈣,Pantesin® 具有更高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
- 穩定性強:在製劑中更穩定,便於長期保存和使用。
- 適用族群:適合需要額外補充維他命 B5 的成人,特別是有能量代謝需求、皮膚健康關注或壓力管理需求的人群。
.jpg)
背面.jpg)
泛醇(Panthenol)
- 特點:泛酸的還原形式,主要用於外用產品,如護膚品與護髮品。
- 適用對象:有皮膚乾燥、敏感或修護需求的人群。
維他命B5選購建議
- 一般均衡飲食已足夠,多數人可透過B群綜合補充
- 有皮膚、疲勞、壓力困擾者,可考慮含較高B5的複合B群
- 建議選擇:標示清楚、來源安全、劑量合宜(5–100 mg/天即可)
- 不需過度追求高劑量,因為水溶性,過量會隨尿液排出
維他命B5雖然不像維他命C或B12那麼知名,但卻是身體能量代謝的「隱形功臣」。從每日活力到皮膚修復、荷爾蒙合成都需要它的參與。由於B5廣泛存在於天然食物中,大部分人透過均衡飲食即可獲得充足。然而,現代人壓力大、飲食精緻化,仍可能需要額外補充。了解維他命B5的作用與來源,能幫助我們更有意識地規劃飲食與營養,讓身體維持最佳狀態。
- 食物中的 B5 可能以 輔酶 A(CoA)或 4′-磷酸泛硫乙胺(4′-phosphopantetheine) 的形式存在,經過消化酵素作用被分解成「游離泛酸 (Pantothenic aci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