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項刊登於《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的研究揭露,多數兒童床墊與臥室空氣中都能檢出化學物質,包括阻燃劑、塑化劑與全氟化物(PFAS)等,部分甚至在使用過程中不斷釋放到空氣中。這些物質可能與兒童過敏、內分泌干擾、甚至神經發展問題有關。研究團隊指出,嬰幼兒因睡眠時間長、與床墊距離近,暴露風險更高。
研究指出多款市售嬰幼兒床墊與臥室空氣中檢出阻燃劑、鄰苯二甲酸酯與各類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SVOC),與兒童發育障礙、內分泌干擾、神經系統影響等風險恐有關。這一發現不僅引起全球關注,也觸動臺灣醫界、環保與兒童健康領域的警戒。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莊凱任教授便指出:許多家庭忽略室內污染源,裝潢材料、家具、電子產品都可能釋出 VOC 或有害化學物質;若通風不良,室內濃度甚至可能高於室外。在這樣的環境下,即使床墊只佔眾多污染源之一,其累積效應將不可小覷。不過人體與床墊接觸距離近、時間更長,尤其嬰幼兒抵抗力有限,更加應該注意。
在床墊選材與安全性方面,台灣健康管理師張恆恩也對家長提出警示,強調「通過安全與環保認證」不是華而不實的標籤,而是減少過敏與化學物質傷害的關鍵。張恆恩更推薦,家長應選擇透氣、支撐性佳且容易清潔的床墊款式,同時配合良好通風與定期清潔,以降低有害物質與灰塵的濃度。
這項研究檢測了多款北美市場販售的兒童床墊樣本,結果顯示所有樣品都含有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SVOC),部分濃度超出加拿大監管建議。另一組研究則發現,在有幼童的家庭臥室中,空氣裡的塑化劑與阻燃劑濃度,與床墊材質之間存在明顯相關。研究也模擬實際使用情境,結果顯示當房間溫度升高或嬰兒躺在床墊上時,化學物質釋放量會顯著增加。研究中針對 45 種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SVOCs)進行檢測,16 款床墊中,21 種 SVOC 被檢出;部分化學物質在許多床墊中出現高頻率。
另一篇研究者在 25 間嬰兒房安裝採樣器,並在床墊、睡眠微環境(SME,床墊附近空氣)與臥室整體空氣中測量 SVOCs。多數 SVOC 在 SME 採樣器(也就是嬰幼兒頭部周圍空氣) 的濃度,比臥室空氣高,顯示睡眠時暴露濃度可能更高。某些塑化劑(PAE)與有機磷酸酯阻燃劑(OPE)濃度在床墊比 SME 採樣器中高,暗示床墊本身可能是這些化學物的一個主要來源。這些研究中主要針對的是「泡棉(foam)」類床墊與其表層覆被材料(被套、布料)進行採樣與分析,尤其是聚氨酯泡棉是台灣常見的床墊材質,因此格外引人擔憂。
台灣健康管理師張恆恩也建議家長挑選床墊時要「看清標示」,特別是要注意是否有第三方安全認證與材質來源說明。他指出,有些標榜「防水」或「阻燃」的床墊,其實是透過化學添加達成效果,反而可能增加釋放風險。若要降低暴露,選擇透氣、天然材質、容易清潔的床墊是較安全的方式,同時保持臥室通風、避免高溫潮濕環境也很重要。
環保專家羅清源則指出,台灣目前雖有《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但針對家具與兒童用品釋放的化學物質仍缺乏明確規範。他建議政府可比照歐盟或日本,建立「低揮發性家居用品標章」,讓家長能更容易識別真正安全的產品。由於部分床墊樣品中仍檢出加拿大已禁用的致癌阻燃劑 TCEP,引發外界對於國際供應鏈監管的疑慮。專家呼籲廠商應主動公開產品成分、釋放量與測試報告,不應再以模糊字眼包裝。
從整體角度來看,室內空氣污染已成為隱形健康威脅。氣象專家彭啟明曾指出,在門窗長期緊閉的家庭中,PM₂.₅ 與揮發性物質濃度往往高於室外,長期吸入對呼吸道是一種負擔。尤其對免疫力尚未發展完全的幼童而言,風險更不容忽視。不過這些研究調查樣本有限,主要集中於北美地區,無法直接推論全球產品皆有相同問題。不同品牌、製程與氣候條件,都可能影響化學釋放量。此外,目前尚缺乏長期追蹤嬰幼兒實際暴露量與健康結果的研究,因此仍需要更完整的科學證據。
專家們普遍建議,政府與產業應共同建立更透明的產品資訊制度,讓家長能做出有依據的選擇。對一般家庭而言,最實際的保護措施仍是保持臥室良好通風、避免購買不明來源或氣味強烈的床墊與家具,並定期清潔與更換床墊套,減少潛在化學暴露。專家也提供了消費選購嬰幼兒床墊時的幾種參考作法:
- 優先選擇標示清楚、有第三方檢驗或認證的產品:比如有 SGS、OEKO-TEX、Greenguard 或類似無毒/低揮發性認證的床墊,能給你更多資訊與保障。
- 避開大量使用化學助劑的訴求:如「防水」、「抗菌」、「強效阻燃」、「防霉防蟎」等功能敘述需搭配化學添加,若無標示清楚,應保持警覺。
- 新床墊購入後應進行釋出 / 通風時間:在正式給嬰幼兒使用前,最好先拆開包裝、放在通風處數天至數週,讓可能的揮發性物質先釋出。
- 保持臥室通風、避免高溫與潮濕:高溫會加速化學釋放;潮濕與悶熱環境也會促進化學物質從床墊逸出。適時開窗換氣或使用空調/除濕設備。
- 定期清洗床墊套、被單與枕頭套:藉由清洗與更換織物表層,可減少附著的塵埃與化學殘留。
- 避免在床上堆放過多玩具、布偶或其他軟物:這些物品可能累積化學物質,也會改變空氣流動、影響釋放特性。
- 謹慎考慮「記憶棉」等高助劑材料:若你選擇記憶棉床墊,因其密度較高、彈性調控需求較大,可能使用較多助劑,釋出風險理論上較高。若可能,選擇開放式或天然材質為佳。
- 若條件允許,可考慮天然材質床墊:如天然乳膠、椰棕、棉麻等材質,若未經過大量化學加工或塗層,釋出風險可能較低(但也要注意是否有混摻或後處理)。在購買前詢問材料來源與處理方式。
- 保持關注產品檢驗資訊與法規進展:若政府或業界未來針對床墊類產品推出化學物質限制或標章制度,及時掌握與運用是保護自身與孩童的有效策略。
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嬰幼兒睡眠環境中可能存在的化學風險,也提醒大眾:真正的「乾淨環境」,不只是看起來整潔,更需要從材料與空氣品質開始把關。